2023年10月23日,来自省内不同市县的小学数学教研员来到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拉开了为期3天的“国培计划(2023)——市县培训团队新课改教学指导能力提升培训(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的序幕。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本次活动,十月初召开了准备会议,根据学段、课型等方面要求,研究确定了9位优秀数学教师进行授课。9节数学课分别从概念教学、计算教学、图形教学、统计与概率等不同领域进行展示。老师们精心备课、反复试教、不断研磨,力求呈现最精彩的课堂。从课堂效果看,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学得投入、思考有深度,达到了预期的活动效果。

立足单元整体,优化单元教学结构。
第一天三节课的设计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出发,明晰课标要求、理清教材脉络、把握数学本质,将笔算乘法、图形的高和多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帮助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完成知识经验的正向迁移。



肖郝老师的《笔算乘法》一课借助点子图和表格法,让学生对乘法算理的理解既有现实情境与直观运算的支撑,又有不同方法内在本质的勾连。课堂中,肖老师引导学生概括算法并进行迁移,从两位数乘一位数拓展到三位数乘一位数,有效促进了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
沙宇莹老师执教的《图形中的高》,尝试让学生在图形转化中深入认识底和高,从平行四边形的高到梯形的高,再到三角形的高,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建构“高”的概念,同时在结构化的视角下将“高”表达得更加清楚。
郭佳乐老师的《数面积》一课从“面积度量”的本质入手,以方格纸为支架,帮助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和策略,同时为本单元后续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建立起丰富的表象,体现数单位面积的价值。


转变学习方式,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第二天执教的三位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直观操作中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在丰富、有意义素材的帮助下完成概念的建构;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多元化理解。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概念学习不再难懂,学习内容不再枯燥,知识理解的方法不再单一。学生由“跟着学”变为“主动学”,课堂更高效、生动、有趣。



秦波老师执教的《5的乘法口诀》一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并总结出方法。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游戏中用数一数、写一写、画一画、编一编、记一记等方法,轻松的掌握了“5的乘法口诀”,同时加深了对“5的乘法口诀”的理解。
李雯雯老师的《倍的认识》一课,创设了小兔子拔萝卜的有趣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等方法,从直观到抽象,逐步理解“倍”的概念。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交流中逐步建立“倍”的直观模型,在层层递进的练习中理解“倍”的本质。
张丽平老师执教的《百分数》一课,注重引导学生经历百分数的形成过程,通过百格图启发学生在“想—画—比—说”的过程中建立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初步理解百分数的含义。同时结合生活中的百分数引导学生描述、解释生活现象,进一步理解百分数表示的意义,加强数感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注重思维生长,促进核心素养生成。
第三天教学的三位教师能够立足教材、注重探究、关注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生成、发展和深化,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肖惠予老师的《有趣的搭配》一课,以“探秘数学王国”的情景贯穿始终,注重多种形式表征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成长,在操作中获得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课堂充满生机。
熊英老师执教的《统计的应用》一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统计应用能力。课前学生针对时事热点和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绘制统计图,课上小组汇报,学生结合数据特点和统计需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发现数据背后蕴含的故事,感受统计在决策中发挥的作用。
毛志丽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通过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经验,促进学生归纳、内化,体会圆的本质特征。通过对圆的研究,学生不仅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基础知识,还感受到“化曲为直”“等积变形”“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专业引领精指导,深耕课堂促提升。
展示课结束后,国培导师吕彬教授从“单元整体教学”“大概念教学”以及“数学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落地”等方面与数学老师进行研讨。吕教授的讲解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启发性,为今后我校数学新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指明方向。孙智信副校长从“学生立场”“研究视角”“核心素养导向”等方面对9节课进行了一一点评。为学生看得见的成长欣喜,为数学团队的潜心研究点赞。


本次活动不仅是相互学习的平台,亦是我校数学教学教研能力的历练场。今后数学教师们将在培训与提升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我们将继续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做学生发展的提灯者、筑梦人。(撰稿:郭佳乐编辑:李铮审核:张丽平)